寒雪梅中盡,春風柳上歸。新學期按照學校的相關要求,大學外語教學部在 2 月 28 日啟動線上教學。開課前兩周,大外部召開班子工作會議,全體成員結(jié)合新學期課程計劃,縝密思考,精心部署,科學合理安排本學期的線上課程,力爭把多元性、思政性和體驗性有機結(jié)合到英語課程中。部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明確責任分工,確保網(wǎng)課質(zhì)量。在課程進行的兩周時間里,大學外語教學部全體教師依托網(wǎng)絡平臺,線上授課有序進行著。黨員教師充分發(fā)揮了模范先鋒的帶頭作用,在堅守崗位中扛起更大的擔當。大外部的教師們不斷研討新的教學方式,備課更精細,講解更到位,提升了大學英語課程的課堂魅力和教學質(zhì)量,保證教學效果,做到技術平臺熟練用,課程資源巧加工,教學方式合理選,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可把控。一臺電腦堅守著一份使命,每一位教師的愛與責任成就了線上教學的有序和精彩。
下面是大學外語教學部教師們《中西文化實用教程》的教學紀實。
劉斌老師:
課前暖心三分鐘活動
1. 冬奧主題的暖心活動
一個寢室的同學組成一個暖心小組,找到中國人參加冬季奧運會歷史的視頻。小組同學對視頻進行整體介紹,然后播放視頻,最后小組同學依次進行總結(jié)。
2. 唱正能量的歌曲
小組同學云端合唱愛國主義歌曲,傳遞正能量。
課中:
突出課程教學目標中的育人導向。根據(jù)課程特點,劉斌老師重構(gòu)教學內(nèi)容,精選素材,巧妙設計,將思政內(nèi)容有機融入課堂,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化的同時,提升文化自信,深刻認識到當代大學生肩負的責任和使命。在授課過程中,劉斌老師打開攝像頭,通過對話框打字形式和連麥視頻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關注到老師的教姿教態(tài),保證課堂的嚴肅性;另一方面,可以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,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(tài)和學習狀態(tài),保證課堂的互動性和高效性。
課后:
每完成一次課,都會布置相應的作業(yè)進行鞏固和提高,并對學生提交到釘釘學習反饋中的作業(yè)進行批閱,從中挑選出優(yōu)秀作業(yè)在班級學習群進行展示,鼓勵同學互相學習,共同進步。
宋佳老師:
課前:
Step 1:
發(fā)布電子版教材與學習材料,確保未返校學生與隔離學生的教材保障。推送預習材料,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。同時,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,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(tài)與實際困難,盡力為其排憂解難。
Step 2:
在UMoocs 平臺,為學生選擇在線學習課程《英語暢談中國》,敦促學生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完成課程學習、在線測試與筆記整理。
Step 3:
暖心三分鐘——抗疫歌曲《春天的回答》,這首抗疫歌曲為中外音樂人共同創(chuàng)作,它能給人們帶來勇氣,讓我們能夠去面對眼前的疫情帶來的困難。英文歌詞與中文完美對應,帶有強烈的情感力量,歌曲傳遞的善良和感恩能觸動每個人的心。雖然疫情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,但是只要去聆聽大自然和春天,就能找到堅定的答案。春天總會在冬天后到來,長春的春天也定會迎來春花爛漫的勝利。“吉林終有吉淋時,長春定復往常春”。此歌能激發(fā)學生抗疫必勝的積極心態(tài)、振奮其精神,同時,英文歌詞也能引導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接下來的課程學習中。
視頻網(wǎng)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hamTtxnh0unENQRG8EeXQ
課中:
Step 1:
突出課程教學目標中的育人導向,結(jié)合學生文化背景,融入中華優(yōu)秀文化。以與主題相關的思政材料(名言、詩句、講話等)引入課程講解,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所講話題,通過連麥互動、文字互動、測試答題的方式分享觀點、加深理解。
Step2:
課程講解以問題為引領,旨在使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結(jié)構(gòu)、主旨、內(nèi)涵,同時,有助于檢測學生預習效果,敦促學生全程參與在線學習。聽課同時需要記錄課堂筆記,筆記中除抄錄內(nèi)容外,最為重要的是對課堂問題的回答與思考,旨在培訓學生的思辨能力與英語應用能力。
Step3:
每單元的第三部分為中西文化比較,這部分由學生在前兩部分內(nèi)容學習基礎上,自己做出對比分析,旨在培養(yǎng)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。由六位學生進行課堂匯報,匯報學生課下需要準備匯報課件及視頻講解,課上解答問題,分享感受,學生、老師給予點評。
課后:
學生完成課程作業(yè)(課堂筆記整理、課后練習、主題思考)與慕課作業(yè)(慕課視頻學習、慕課筆記、慕課測試),并在釘釘圈子中發(fā)放的作業(yè)任務中提交筆記照片,以及英語作文。進行教師點評與生生互評。
孫博老師:
課前準備:
為舒緩近期學生受疫情影響所造成的心理壓力,孫博老師開展課前暖心三分鐘活動,通過直播彈幕和連麥交流了解學生近況,對學生進行了心理疏導。提煉近期新聞重點詞匯和短語,通過學習語言,潛移默化地激發(fā)學生對抗疫工作者的敬意和感恩,敦促學生在疫情中保持理性,滿懷信心,做有覺悟,有情懷,有擔當?shù)那嗄耆?。隨后引用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(jié)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,勉勵同學們珍惜青春時光,學知識,學做事,保持積極心態(tài)弘揚正能量。引導學生體會“故今日之責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”在新時代中的蘊含之義,即新時代青年是祖國的棟梁,應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。
課中:
課中:本章主講Cultureshock,根據(jù)課程特點,孫博老師介紹孔子和蘇格拉底兩位教育家、哲學家,學生以寢室為小組進行頭腦風暴、互相交流,找出兩位觀點的相同與不同之處,老師在做出歸納總結(jié),同時,通過讓同學連麥發(fā)言完成課后翻譯練習,在學習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和提高語言能力的過程中融入了中國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豐富了英語課程本身的內(nèi)涵,加強了自身的思辨能力。授課期間,以孔子的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”為契機,帶領同學們了解近期熱點事件----剛結(jié)束的北京冬殘奧會,增加了學生們的詞匯儲備,拓展同學們的閱讀量,了解四六級考試的熱門選題。
課后:
孫博老師鼓勵同學們將課堂筆記在班里群中進行展示,每個人都能清楚觀察到自己所遺漏的知識,也為下一步教學實施奠定了基礎。
馮勛老師:
課前:
課前暖心三分鐘: 鼓勵同學們在疫情當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中,學習并體會逆行而上的中國精神和無堅不摧的中國力量;分享我校黨員志愿者、醫(yī)護志愿者迎難而上,照亮我校抗疫之路的感人事跡,學習他們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奉獻精神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。

課中:
突出課程教學目標中的育人導向,緊密結(jié)合教學內(nèi)容,將課程思政融入線上教學中,與學生積極互動深入溝通。通過“課前-課中-課后-評價”這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致力于形成的連續(xù)學習模式,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連續(xù)性,并引導學生有效完成知識的輸入-內(nèi)化-輸出-評價的流程,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,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。
課后:
教師依托釘釘平臺,發(fā)布學習任務,開展遠程答疑和學習指導,并對學生的作業(yè)進行點評反饋。
張娟老師:
課前準備:
在課前,為緩解學生線上教學期間的焦躁情緒,在班級內(nèi)開展“課前暖心三分鐘”的小活動,分享觀看正能量小視頻,講述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或所見所聞,見證疫情中的中國力量,探討如何在疫情中,乃至今后的人生中努力成為一束光,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。學生做好人文關懷,心理疏導,充分調(diào)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。
課中:
突出課程教學目標中的育人導向。根據(jù)課程特點,張娟老師以漢英語言文化為本位,從具體文化史實出發(fā),講解了英語長難句的分析方法和英語語言的文化內(nèi)涵,并比較了漢語和英語、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異同;結(jié)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及習近平總書記的發(fā)言,進行課程思政;利用釘釘學習平臺,以“小小課堂”(mini-class)的形式進行翻轉(zhuǎn)課堂教學。在線上虛擬課堂,同學們積極參與討論,表達和抒發(fā)自己的見解和想法,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了中西語言文化之美,并通過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互學習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。
課后:
張娟老師組織學生建力互動學習小組,相互鼓勵,共同進步,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學效果。對于各組優(yōu)秀作業(yè)在班級學習群進行展示,鼓勵同學互相學習,共同進步。
從線下到線上的教學方式的改變,對于教師們來說是一次教學變革上的挑戰(zhàn),大學外語教學部的老師們將以最好的狀態(tài),肩負起特殊時期的神圣使命,用堅定的信念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(zhàn)!屏幕為媒,勤奮作帆。我們堅信,長電人一定會眾志成城,共克時艱,靜待花開疫散!